爱游戏app体育
爱游戏app体育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爱游戏app体育 > 绿化养护 绿化养护
两山之光引领三湘生态惠民之路
更新时间:2025-03-12 15:53:21 来源:绿化养护 字号:T|T

  “两山”理念之光引领三湘生态惠民之路,以林长制为抓手,以国土绿化、林权和碳汇改革为突破,以“五大千亿产业”中的油茶、竹业、林下经济“三驾马车”为引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走出一条“护绿生金”的康庄大道。

  2024年,湖南森林覆盖率达53.15%,森林积蓄量达6.55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6.87%,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848亿元,生态惠民答卷再添亮色。

  在长株潭绿心范围内的雨花区跳马镇复兴村一片占地104亩的山头上,新栽的楠木、木荷、枫香、红榉等树苗正茁壮成长。

  “以前山上只有杉木,树种单一难以抵御病虫害侵袭,且林木太密影响生长。”长沙市雨花区林业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近年来,通过砍小留大、砍密留稀、适量补植优良珍稀树种,林地的景观性和生态效益得到了大幅提升。

  2024年,湖南聚焦提质增效,扎实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完成人工造林124.33万亩、封山育林293.86万亩、退化林修复126.46万亩,分别为年度任务的207.22%、326.51%、140.51%。中央财政国土绿化示范湘潭项目以优秀等次通过财政部和国家林草局绩效评价,株洲、衡阳项目完成率达90%。

  青山环城、碧水绕城、荟洲魅城、绿树融城、繁花簇城。随着2023年长沙市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完成国家级验收,2024年长沙市又率先开展中央财政国土绿化示范项目效益监测,这幅山水生态画卷徐徐展开,印证着长沙不断拓展提升绿水青山空间与价值的生动实践。

  浏阳湖国有林场实施了2066.66公顷退化林修复,对低质林木进行清理,补植木荷、青冈栎、乌桕等优质珍贵树种,构建出多景观的近自然植物群落,既增强了生态功能,又带火了当地乡村旅游。一度负债近30万元的东门村通过全力发展森林康养旅游,如今村集体固定资产达400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3万余元。

  为扛牢“油茶第一大省”的责任担当,2023年初湖南省委一号文件明确“实施加快湖南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整合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中央财政茶油大县奖励资金和省级油茶专项资金等全力支持油茶生产。2024年茶油产量45万吨,油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950亿元,累计带动111万农民增收,均创历史新高。

  “过去14天才能得到的茶油,现在4个小时就能够获得了,鲜果鲜榨,榨渣残留更低,茶油品质更高了。”国家农业产业化、国家林业“双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湖南省大三湘茶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新平介绍,大三湘首创以当地农民为主体的规模适度的油茶庄园模式,构建起公司+庄园(农户)+庄主(用户)生态闭环,并让农民、政府、企业、用户和金融机构形成了油茶产业生态圈,通过“庄园庄主模式”建了50多万亩油茶林,生产线拓展到了贵州、安徽、广西等省份,2024年销售额达4.5亿元。

  “创新产业模式是湖南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的重要举措。”湖南省林业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三年行动”开展以来,湖南创新林地流转模式,形成了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油茶庄园等多种形式,使企业和农户成为经济利益共同体。还积极探索推行“油茶+文旅”“茶油+餐饮”等三产融合模式。

  2024年,湖南把高产优质油茶新品种选育列为十大技术攻关项目之一,在国际上率先解读了油茶二倍体、四倍体全基因组遗传密码信息,培育出的油茶新品种“德油2号”平均亩产茶油81.62公斤。

  为做好种苗保障和强化良种选育,湖南建成了599亩国家级油茶种质资源库和油茶杂交种子园,建设油茶采穗圃27处2524亩、育苗单位100个4788亩,年苗木生产能力2亿株以上。筛选出湘林系列、三华系列的6个油茶国家主推优良品种,平均亩产茶油50公斤以上。

  2023年11月18日,以“以竹代塑”为重要议题的首届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双碳创新发展大会在长沙召开。作为竹资源大省,湖南迎来发展新机遇。

  湖南竹林面积达1635万亩,竹业年产值突破600亿元,已建设2家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35个省现代林业特色产业园。2024年,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竹产业高水平发展的意见》,召开了竹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现场推进会,新建及改扩建竹林道633公里。

  从桃江县“国家南竹产业示范园区”到双牌县竹产业科技园,各种“以竹代塑”产品琳琅满目,除了烟灰缸、茶杯垫、办公用品及摆饰外,大件的纯竹结构建筑、露营房车也受市场追捧,广销海内外。

  “以竹代塑,科研先行。”湖南省林业经济发展中心负责的人介绍,湖南将组建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竹产业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引领竹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稳步推进“潇湘竹品”公用品牌建设,高质量实现双碳和生态惠民的目标。

  新春,新化县石冲口镇,“一坡草色,三分云雾”,就把这个农业农村部第二批种植业“三品一标”黄精种植示范基地、全国第一个黄精种植示范基地的勃勃生机勾勒出来。

  作为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县,新化县坚持产学研合作,形成了一套适宜本土情况的黄精生态种植技术体系,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经营模式,“油茶+黄精”“红豆杉+黄精”等林下套种经济“共富体”,全县黄精种植培养面积达6666.67公顷,从业人员超12万,2024年实现综合产值突破10亿元。

  “融合发展,创新推进。这几年,我们累计推广中央和省级财政林业科技项目7项,制定区域标准5项,建立了湖南林下经济中药材科研试验基地、湖南省林下药用植物园。”湖南省林业经济发展中心负责的人介绍,全国首家省级林下经济科研机构——湖南林下经济科研示范中心,已获省科技进步奖等成果6项、发明专利6项、推广成果6项,成功推广林下菌根性食用菌、天麻等繁殖栽培技术约666.67公顷,在全省辐射建设各类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约6666.67公顷。目前,全省有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9个,居全国第一;产值达605亿元,跻身全国前列。

  2021年7月以来,湖南林长制改革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建立“一长四员”网格化管护体系,形成了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林草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使两山转化大业从林业部门的“独唱”变成各级各部门的“大合唱”。

  新田县推行“林长+国家储备林”机制,实施的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项目建设期自2024年2月起至2025年2月止,总投资4857.15万元,通过土地流转,集中了500亩以上的项目区7个,涉及2050户农户。村民通过林地租金、土地入股分红、发展林下经济和在种植过程及后期抚育中劳务收入等获得利益,分享林业产业发展红利。

  东安县通过林长制统筹,推广“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在舜皇山竹林建成1693公顷野生茶基地,带动周边农户采茶、制茶、品茶,实现产值2000万元,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1000名。

  湖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已基本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全省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123.72亿元,有效促进“叶子”变“票子”、资源变资产。累计流转林地80多万公顷,规模经营主体12000多家,带动340多万农民就地就业。

  靖州在全省首创“三层剥离、多权叠加”的生态产品经营权登记交易模式,在地上、地表和地下分别设立土地经营权,对多权属状态、多生态产品品种类型进行登记确权和智能化权属管理,在林地所有权、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农民可把自己的林地经营权通过出租、转包等多种形式流转出去,真正盘活了林权。

  沅陵县在全省率先出台公益林和天然林补偿收益权管理办法,开展公益林、天然林补偿金“惠林贷”业务。

  林权破题的同时,怀化各地推出的林业金融理财产品更加贴近群众需求。其中,会同县的林权抵押贷款新产品颇受林农林企青睐:成本更低,整个贷款过程免除手续费;办理时间更短,最快可在15日内放贷;额度更大,林农、林企贷款最高额度分别可达1000万元、3000万元。

  2025年1月起,湖南省林业局联合省发改委等多个部门印发的《湘林碳票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有效期两年,标志着湖南林业碳汇开发全面铺开。

  2024年5月22日,在怀化市林地ECO碳汇权证暨林业碳券首发仪式上,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芋头村村民杨通山等6人,成为湖南省首批获得林业碳汇权证的林农代表,村民杨盛谋等4人成为湖南省首批林业碳券所有人。

  2024年8月,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与厦门大宗商品交易协会进行3700吨林业碳票交易签约,实现了跨省第一笔碳票交易。

  湖南林业碳汇首个试点县湘西龙山县与中部林业产权服务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协议,共同开发龙山县林业碳汇,预计年均碳汇交易收益32.88万元、农户年均收益19.73万元。

  两山理念在湖南的生动实践揭示了一条清晰路径:以制度创新打通“两山”转化通道,真正的完成了“叶子变票子、活树变活钱、青山变金山”的嬗变。

  随着《湖南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全面施行,形成清晰的“两山”转化“路线图”和“时间表”,这场绿色革命正走向纵深。

上一篇:最新红黑榜发布!温州市区这些小区被点名→

下一篇:长丰县吴山镇开展环卫领域“集中整治30天”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