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城市副中心)作为北京新两翼中的一翼,是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自2021年开始,全区深入实施林长制,并以林长制为抓手,精准发力、有序协调,探索完善园林绿化资源经营管护体系,落实各项指标任务,将具体工作抓细抓实抓到位,成为北京市“三长联动”示范区。
为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实施林长制的意见〉》《北京市委办公厅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建立林长制的实施建议〉的通知》等文件精神,通州区以“区主责、镇运行、村落实”工作机制为导向,建立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林长制责任体系,将通州区全域划分网格责任区1189个,做到不重不漏。每个网格分别对应基层“一长两员”,负责责任区内涉林涉绿所有事项的统筹协调。同时将林长制工作纳入了通州区委绩效考核范围,对林长制、附属绿地管护、园林绿化资源保护、百万亩造林、公园管理等10个不同方面统筹开展年度考核。同时也加强对各乡镇、街道林长履职情况做督办,进一步压实林长责任。
通州区园林绿化局以林长制为抓手,全方面开展林绿地资源专项巡查工作,每月对全区22个街乡镇的林绿地进行抽查,根据街乡镇辖区面积大小动态抽查6-8个点位,建立问题巡查整改台账,每月下发问题要求街乡镇进行整改,并将具体整改情况纳入区林长制工作绩效考核之中。截至2024年10月,共巡查了22个街乡镇989个林绿地点位,发现绿化问题1924起,其中已整改1577起,整改率达81.96%。整改成效显著,不仅切实检验了基层“一长两员”履职尽责情况,也有效夯实林绿地经营管护工作基础,大力促进了副中心园林绿化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步伐。
一是聚焦宣传培训。扎实推进宣传工作,通过电子屏、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爱绿、护绿及相关知识,营造浓厚环境保护氛围,今年以来开展义务植树宣传活动10余次。同时,召开一长两员工作部署暨培训会,不断的提高各社区、物业林长工作业务水平。截至目前,处理林木有害生物1处,涉及面积300余平方米。各级林长累计巡林200余次,发现并处理问题100余次。
二是落实责任要求。成立新华街道“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林长制巡查、督查等相关工作机制。明确各级林长及“两员”人员构成,优化队伍结构,细化责任分工,厘清工作思路。紧密结合“河长制”工作机制,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行动,形成合力,确保制度上墙,责任到人,巡查到位。
三是紧抓日常治理。按照“谁的树,谁负责”,“谁管理,谁防治”的原则,结合林长制工作机制,将杨柳飞絮防治纳入一长两员日常巡查范围。强调提高“早预防、早治理”的思想认识,要求各社区、物业做到设备、工具等储备充足,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做好小区内的湿化作业,重要时段加强湿化频次。今年开展此项工作以来,新华街道共出动各级林长、安全员500余人次,100余车次,对辖区湿化面积20000余平方米,清理易燃物20余公斤。
作为城市副中心“南大门”的永乐店镇,近年来不断筑牢京津冀生态屏障。截至2024年,全镇平原生态林林木养护面积达4.4万亩,位居全区首位。在养绿、护绿的同时,永乐店集体林场还打造了近20个休闲公园,利用林分残值中淘汰的树木、落叶,通过情景还原,在后营村打造了林中微缩版“长征路线图”,充分的发挥了公益性林场作用,把“红色”课堂搬进森林中。
自2021年永乐店镇集体林场成立以来,依托镇域现有的水、林、田生态基底,在不破坏森林资源与环境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推广林药型、林花型、林草型、林菌型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由永乐店集体林场自主设计的亲子公园和德仁务中街村林下经济区,因地制宜在林下种植赤松茸和中药材,盘活林下资源,真正让林下“空地”变致富“增收地”,助力乡村振兴。除此之外,为最大限度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了2个保育小区,保育小区以生态涵养型的平原造林为主,以小微湿地和“本杰士堆”为核心措施,为小动物们提供了栖息地。
临河里街道自2020年成立以来,分别以“全民植绿四十载,临河邻里谱新篇”“履行植树义务,共建美丽临河里”“春回大地万物苏,临河邻里播绿株”“履行植树义务,共建花园城市”为主题,连续四年开展街道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区委办局领导及职工干部代表,机关、社区和居民志愿者代表等近830人参加,种植樱花20株,种植海棠38棵,栽植水蜡、玉簪、八宝、月季、麦冬草、玉兰、马蔺等灌木花卉2000平方米,抚育管护包括培土浇水、平整绿地等共计3850平方米,并开展了捡拾垃圾落叶、整理树枝等志愿服务活动。
2024年4月7日,结合区园林绿化局“乡土植物”进社区活动,临河里街道在玫瑰园、运河滨江、净水园3个花园式社区开展以“履行植树义务,共建花园城市”为主题的第四届植树节和义务植树宣传等活动,区委办局领导及职工干部代表,机关、社区和居民志愿者代表等近500人参加,先后种植西府海棠、丁香、碧桃、鸢尾、月季等品种,近3.5万株,开展抚育养护、绿化宣传等内容,养护绿地面积共计3000余平米。
近年来,潞城镇从始至终坚持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高标准推进平原生态林养护抚育,保障林木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创新探索“林业+”的多维发展模式,旨在建设新时代的“生态智慧小镇”。
一是“林园”共建,构建公园活化利用焕新体系。2024年,在潞城镇药艺公园选取124亩林地开展城市森林汽车文化营地项目,完成影棚拍摄区、露营主题咖啡区、多功能展厅等室内场景建设,搭建6400㎡草地活动广场、2公里丛林越野赛道、车&生活场景体验区等室外设施,配套建成萌宠乐园、儿童游乐区、天幕露营区等休闲游憩区域。签约比亚迪、北汽极狐等车企,累计开展400余场线场车企培训会、试驾体验营、媒体汽车测评等各类活动,售车营业额达2000万元。10月26日,潮畔汽车文化营地开营暨全民测试场启动典礼在潞城药艺公园盛大开幕,为通州乃至整个汽车文化领域带来了全新的活力与希望。
二是“林校”共建,助推林地资源可持续经营。为扎实推进新型集体林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潞城镇与中国人民大学开展多维度共建,通过政校联动,充分的发挥中国人民大学的教育科研优势与潞城镇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一同搭建起一个集教学、科研、实践、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一同推动校地合作迈向新高度。2024年9月29日,“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主题活动暨共建绿色林场 共筑红色课堂校地合作揭牌仪式”在通州区潞城镇党建公园举行。仪式现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与通州区潞城镇人民政府进行校地合作揭牌仪式,双方合作共建实验林场和教学实习实践基地。2024年12月5日,潞城镇组织50余名干部职员前往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参加校地合作培育新质生产力培训班开班仪式,并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本次培训由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多位专家教授,对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修复前沿技术、林场经营管理创新策略以及团队协作与领导力提升等多个角度进行专题授课,深入交流探讨新形势下的林业发展。
三是“林碳”共建,赋能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2024年6月,潞城镇被授予“北京城市副中心林业碳汇示范镇”。潞城镇还与北京首通融慧大数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框架协议,合作开展林业碳汇开发工作。目前已完成林业资源摸底调研,确定可用于碳汇开发的林地面积约2万亩。
在不断推深落实“林长制”过程中,通州区已创建国家森林乡村22个、首都森林城镇4个、首都绿色村庄105个,另有299个村建成村头片林,有效提升了乡村生态治理能力。在北京市率先开展和完成了示范性新型集体林场建设,27.91万亩生态林交由集体林场规范养护,带动绿岗就业近6000人,其中本地劳动力占比近九成。以漷县镇、潞城镇、永乐店镇为试点,利用林下经济多元化发展模式,有力推进了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
未来,通州区继续围绕服务保障首都核心功能、 拓展城乡绿色生态空间、提升ECO稳定性持续性、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市民绿色福社等方面,充分的发挥林长制制度优势,不断的提高城市副中心园林绿化治理建设能力,助力首都花园城市建设和全域森林城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上一篇:精准30码期期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