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学习研讨34次。聚焦“四强”党支部建设目标,着力打造“一支部一特色”,创建了“多彩城市马甲”党建品牌,争创五星级党支部1个、四星级党支部1个。召开“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和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七一”表彰大会暨党课报告会,表彰优秀员10个、优秀党务工作者1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3个。一年来,六安城市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亮点纷呈:体制改革有序落地、生态环保成绩突出、城市管理日益精细、城市安全保障到位、队伍建设精准有力。推进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与黑臭水体治理,累计完成管网改造41.1公里、管网新建10.5公里,完成94个小区及街巷雨污分流整治,城北污水处理厂一期、城南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南山新区污水处理厂一期新建工程均已完工并投入运营,14条河道无返黑返臭情形,城北污水处理厂(二期)获评全国首批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建成居民小区分类亭(房)1053个,覆盖十个街道371个小区,市级生活垃圾分类宣教中心于2024年1月对外开放;六安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垂直防渗项目已开工建设。“皖美红色物业”建设成效明显,全市682个居住小区实现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含物管会)、物业服务3个全覆盖;物业服务费收缴率从2022年的55%提高到目前的82.45%;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使用同比增长35.38%;物业管理领域各信访平台(国家、省、市)总量同比下降55.73%。推进园林绿化提升,完成皋城广场火炬雕塑翻新,新建“口袋公园”3座,新增园林绿地1.08万平方米,改造提升城市绿道16.2公里,截至目前,我市城市绿地面积3419.85公顷,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21平方米,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3.19%,居全省第一;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1.3%、46.3%。强化市政设施建管运维,累计维修路面79723平方米,维修更换灯具3084盏、光源电器5424套,新增城市停车泊位31478个。持续深化民生领域“小切口”专项整治,解决“路灯不亮”“小区车辆乱停和环境卫生管护不到位”等问题5553个。充分的发挥智慧城管等平台作用,累计受理各类城市管理问题109978件,立案105371件,结案105122件,结案率99.76%;搭建政民互动渠道,快速解决群众身边难题,累计处理各类信访问题1633件。强化城市功能安全保障,组建26支1217人应急队伍,编印铲雪除冰和防汛工作手册,完成城区雨污管网检测247.38公里,排查检查各类窨井盖、雨水等设施17万余次,成功应对年初2轮强降雪和年中4轮强降雨侵袭,并顺利完成赴黄山市和固镇镇应急救援工作。加强供水供气服务,累计供水9413万方、供气16315万方。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检验过去五年城市管理工作成绩的关键一年。切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科学治理和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抓好城管队伍教育管理。全体干部职员埋头苦干、迎难而上,为建设和谐美丽新六安贡献城管力量、彰显城管担当。巩固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与黑臭水体治理。提请市政府协调推进实施城区管网攻坚战项目,快速推进城区市政管网修复改造二期项目,坚持“供排水一体化”,扎实推进城区雨污水管网整治全覆盖。进一步补齐污水收集处理、雨污分流改造等基础设施短板弱项,着力解决城区易涝点和污水冒溢问题,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切实提升污水厂进水浓度指标。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快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垂直防渗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督促指导霍邱、霍山、金寨和叶集加强垃圾填埋场日常管理工作。推动落实《六安市建筑垃圾对环境造成污染防治工作规划》,加强金安区、市开发区与建筑垃圾处置公司的对接,依法依约处理辖区内的建筑垃圾;督促金寨县抓紧谋划装修垃圾处理项目;指导霍山县、舒城县加强对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的日常巡查及维护工作,确保设施安全稳定运行,加大建筑垃圾偷倒乱倒查处力度体系。推动制定出台《六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地方性法规。落实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推进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制度化、规范化。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抽查和督查工作,提升行政执法水平。运用监管方式推行“综合查一次”,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民生领域“小切口”专项整治。充分的发挥智慧城管平台作用,推广智慧城管系统“智管通APP”,主动及时解决群众身边难题。建立城管领域网络舆论情况监控机制,搭建与网信、公安及媒体的衔接渠道,及时快速处置,防止小舆情变成大事件。建立水气等民生服务跟踪问效机制,提高水气服务质效。打造功能品质提升。围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绿化景观”,结合老淠河周边古城墙、龙爪映月、桃坞晴霞、淠河古渡口等景点,重塑地方特色的文化景观。完善《六安市公园体系规划》《六安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专篇,形成以专项规划为总揽、专篇为支撑的城市绿化规划体系。制定《六安市城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提升园林绿化管养品质。见缝插绿助力城市更新,计划新建游园1处、口袋公园5处,海绵化改造龙河公园、锅底山4.2万平方米,改造提升绿道5.4公里。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行动。基本建立配套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法治体系,做好《六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宣贯工作。指导辖区做好新一轮环卫市场化作业招投标工作,推进城市道路精细化保洁,加大机械化洗扫作业频次,确保主次干道能扫尽扫,路呈本色。常态化推进文明创建,着力打造一批城市客厅示范区。推进便民停车行动。盘活闲置资源,充分的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收储地块等资源建设公共停车场,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有序实施六安市城区照明设施智能化节能(EMC)改造项目,对城区部分路段老化严重、存在安全风险隐患的路灯进行集中改造提升。健全防汛排涝和铲雪除冰等恶劣天气应急指挥调度机制,积极应对恶劣天气,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化“皖美红色物业”建设。推进物业管理领域问题源头治理,建立群众诉求快速处置闭环机制。优化维修资金归集使用机制,发挥政策撬动作用,指导各县区开展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续筹续交试点工作,制定维修资金应急使用流程,建立区级审核把关、市级拨付资金的工作机制。持续推进物业管理领域“小切口”专项整治,全方面推进综合执法进小区,发挥价格调节作用,探索制定城区居住小区停车收费指导性政策,推进解决“地上挤、地下空”难题。
下一篇:石家庄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