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游戏app体育
爱游戏app体育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爱游戏app体育 > 园林设计施工 园林设计施工
解锁徐州好『丰』景
更新时间:2024-06-20 01:22:27 来源:园林设计施工 字号:T|T

  本报记者 龚严巍 李薇薇 武佩剑 周双双 鲁冰 胡明慧 张雷 通讯员 周洪浩 王海玮

  沛县完善“育产销”体系,拉长西瓜产业链条;睢宁培育优质车厘子林果,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贾汪用科技赋能番茄种植,让“青口蜜”小番茄一年四季不断档……6月,是丰收的季节。行走在徐州各地,到处生机勃勃、硕果累累,各地把特色果菜种植等作为促进农业产业体系调整、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因地制宜全力发展特色种植,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6月初,睢宁县沙集镇三果鲜生种植家庭农场的车厘子进入采摘期,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的果树下,红彤彤的车厘子缀满枝头,一蓬蓬、一簇簇,晶莹剔透,让人垂涎欲滴。基地里,数十名工人正穿梭在果树下认真仔细地挑选、采摘果实。

  6月2日一大早,三果鲜生种植家庭农场的小院就来了好几个水果收购商。在品尝完样品后,收购商很快和农场负责人王凯敲定了车厘子的收购数量和价格。“我种了60亩车厘子,其中设施大棚40亩、露天栽培20亩。目前收购价每斤在20元至30元,今年果子结得很不错,预计产量能有3万斤左右。”王凯笑呵呵地说。

  “受气候、土壤、技术等因素影响,全县范围内车厘子种植较少,王凯他们家种植的布鲁克斯、美早等品种车厘子品质很好,果香浓郁、口感清脆,很受消费者的喜爱,回头客非常多,我批发过来主要销往宿迁、南京的市场。”水果收购商朱逢春说。

  为了实现无公害栽种,王凯不断地外出学习新技术,扩大自己的视野,只为种出个头又大又甜的本地车厘子。

  “我们已经种植了7年,为维持高标准的有机土壤,我们最终选择适时留草,注重土壤养分的平衡和植物的健康生长。同时,严控农药使用,全部采用微生物菌肥以及有机肥料,力求让每一颗车厘子都健康、安全、美味。”王凯表示,农场里的高品质车厘子树苗均从山西农科院引进,并经常邀请车厘子种植专家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希望能在品质上将其打造成沙集镇的一张名片。

  随着三果鲜生种植家庭农场的扩大,需要更加多人手,王凯便聘请当地村民到果园帮忙。“工钱平均每天为130元,摘果忙时一天需聘请45人。”王凯说。

  “我的初中同学陆鑫是做无花果种植的,我们俩都是从大城市返乡创业,又比较熟悉。去年咱们进行农场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一起发展。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业,但以我俩的亲身经历证明,果树种植,大有可为。”王凯说,接下来三果鲜生家庭农场将以“樱”为媒,通过村企合作、村民入股等模式,建立加工车间、冷藏库,逐步扩大产业链,提高村民的收入,推动当地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家乡共同富裕。

  一排排绿色的藤蔓间,一串串如葡萄似的绿果子点缀其中,鲜翠欲滴。但这些绿果子并不是葡萄,而是“青口蜜”小番茄。眼下,正是“青口蜜”成熟的季节,在位于贾汪区茱萸山街道许阳村徐州墨青农业科技园的连栋智能温室大棚内,农户们正忙着采摘、挑拣、称重。

  “这批‘青口蜜’是订单种植,主要销往上海、南京、苏州、无锡等长三角大城市,因为品质好、甜度适中,供不应求。”徐州墨青农业科技园总经理杨建说,目前园区种植的“青口蜜”小番茄亩产超1.5万斤。

  “‘青口蜜’口感丰富有层次。”在大棚里,杨建摘下一颗“青口蜜”递给记者,“果实小巧饱满,酸甜脆爽。”

  “品种有保障,还愁果子不好吃?”杨建说,好品种才能育好果,然而这些年也没少栽跟头。从一开始种很常见的大番茄,到后来种红色小番茄,再到试种青色小番茄。“我们是从山东寿光引进的番茄秧苗,并一点点学习、摸索种植技术。”杨建说,通过实行全生命周期的保姆式管理,最终培育出了“青口蜜”新型口感小番茄,让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大棚内,风机高速运转,温室内空气循环通畅;天窗缓缓开启,阳光均匀洒在番茄上;布满按钮的中控台,通风、浇水、施肥、湿度、温度等均可通过它一键控制……现代化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工作效率、果品产量和品质都得到提升。“可别小瞧咱这大棚,都是按照番茄种植国家标准兴建的。”杨建如数家珍地说,“咱这的智能温室大棚在全市处于领先。”

  一株株番茄秧苗在这里变成了茂密的番茄森林,是全生命周期的保姆式管理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过去,我们一年种春、秋两茬,现在我们一年只种一茬。”杨建说,在这一年内,顶芽会无限制生长下去,工人会及时跟进吊蔓、打顶、打叶、落秧和采收,保证果实生产不断档。

  此外,徐州墨青农业科技园还通过土地流转和吸引周边村民到温室大棚务工,不仅提升了村集体收入,还带动了当地多个村的村民实现增收。忙碌的季节,每天会有30多名工人在这个地方进行管理、采摘。“现在正是小番茄采摘上市的时候,我们一天能挣120多元。”大棚里劳作的村民盆四敏高兴地说。

  6月初,丰县首羡镇迎来了紫皮洋葱的丰收季。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紫皮洋葱以其独特的品质,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金钥匙”。

  近日,记者走进首羡镇田间地头,只见一串串紫皮洋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紫色的宝石镶嵌在绿色的田野上。农民们忙着采收、分拣、装袋,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紫皮洋葱,外皮色泽鲜艳,肉质细嫩,辛辣味浓,富含多种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首羡镇依托紫皮洋葱等特色农产品,全力发展特色种植业,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随着首羡镇紫皮洋葱的种植培养面积逐年扩大,品种一直在优化。今年,该镇紫皮洋葱的种植培养面积达到了数千亩,产量将超过万吨。为保障洋葱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首羡镇还积极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加工设施,提高了洋葱的产量和品质。

  在丰收之际,首羡镇还举办了紫皮洋葱展销会等活动,逐步扩大了紫皮洋葱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许多外地客商纷纷前来采购,使得首羡镇的紫皮洋葱远销全国各地。

  在首羡镇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紫皮洋葱的丰收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紫皮洋葱的丰收不仅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推动了首羡镇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首羡镇政府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下一步,首羡镇将继续发挥农业特色优势,加强品牌建设,推动紫皮洋葱等特色农产品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近日,在沛县第二届“甜蜜安国·沛公西瓜节”现场,来自沛县及周边地区的游客与瓜农欢聚一堂,游客们忙着打卡、拍照、吃瓜,瓜农们在忙着采摘、打包、卖瓜,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安国镇一直有种植西瓜的传统,大沙河天然、优良的水质,配上当地特有的沙质土壤,是瓜果生长的绝佳沃土,为西瓜种植提供了充沛的养分,使得安国的西瓜皮薄、汁多、甜度高、果肉脆、口感佳,在当地一直都小有名气。

  活动现场,安国土生土长的老中青三代瓜农讲述了他们各自的“西瓜人生”,映射出安国西瓜产业的发展变迁。近年来安国镇以8424、美都、早春红玉、小黄人等优良西瓜品种为主打,依靠高品质设施瓜菜产业,逐渐走出了一条有着鲜明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今年西瓜大丰收,俺地里的西瓜刚拉到市场上就卖掉了,也有来瓜棚收的。”沛县安国镇村民刘庆文打理着约20亩的西瓜地,每亩产量至少10000斤,平均亩效益在10000元以上,每年纯收入达20余万元。

  “‘沛公牌’西瓜不仅是安国的金字招牌,也是我们的富民金钥匙。目前安国镇西瓜种植培养面积达3万余亩,年产量可达18万吨,年产值超过5亿元。2023年核心区上海外延瓜菜生产基地1.2万亩精品西瓜大棚年产量达6万吨,产值2.4亿元,效益2.04亿元,带动1200余户、2400个劳动力就业,务工收入达1440万元左右。”在活动现场,安国镇党委副书记魏芹对安国的西瓜产业进行了推介,“我们围绕‘两带两圈多点’整体规划布局,全力发展设施瓜菜生产,形成了集中化育苗—标准化生产—订单式销售的产业体系,有力助推了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

  据了解,安国镇瓜菜育苗中心总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6000平方米智能育苗温室、5栋5000平方米育苗暖棚、4栋高标准智能育苗大棚、农产品展示厅等,具备加热、降温、加湿、药肥混喷、遮阳、补光、施肥、物联网等自动化功能,大多数都用在早春设施西瓜及秋延迟、早春蔬菜工厂化育苗,可满足周边10000余亩瓜菜种苗需求,提高了育苗质量,降低了育苗成本,促进了瓜菜产业链条的延伸。

  6月3日,在位于新沂市马陵山镇湖东村的江苏九月花卉有限公司菊花种植基地,总经理张子锐与雇工们一起选花、切叶、打把……包装好的新鲜菊花被装进集装箱很快发到连云港口岸,最快16个小时就能摆上日本花市。

  “我不仅借助电气化发展现代花卉种植技术,还开辟了多个销售经营渠道,为鲜切花基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谈起自己的菊花种植基地,张子锐言语中透露出自豪,他的菊花因花型美、存放时间长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产品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

  江苏九月花卉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江苏省花卉产业技术体系推广示范基地,占地200余亩,共建有127座设施大棚,年产量超2000万枝,年净利润达400万元,为周边农户等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

  “95后新农人张子锐已深深扎根农村一线,更带动了当地周边许多村民一起投入到鲜切花种植行列,为新时代农村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新沂市作物栽培指导站站长、高级农艺师王海玮和记者说,九月公司聘请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房为民为技术顾问,对基地人员进行长期技术指导,带动周边300多农户发展切花菊产业。

  目前新沂的“沂岸”“九月”“富地达”等品牌不断拓展市场,在周边较大区域形成很大的影响力,花卉产业已成为新沂产业富民的重要产业之一。

  王海玮说,新沂全市切花菊面积常年稳定在1.5万亩左右,年产量达10亿枝,年产值6亿元以上,年出口量8000万枝以上,占全国出口总量的30%以上,年创汇1300万美元。无论是栽培面积还是销售产值均位居全国县级单位第一,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出口切花菊县级单位首位。目前已形成80多家鲜切花专业合作社、300多个鲜花店,拥有各类专业方面技术人员80多名、鲜切花经纪人200多名,带动3000多户花农栽花致富。特别是6月至11月份,形成了“中国切花菊看新沂”的局面,不仅在国内市场紧握定价权,新沂出口切花菊的供给量,也是国际市场行情报价的风向标。

  6月4日,记者走进铜山区大许镇板桥村,一股股浓浓的蒜香扑鼻而来。蒜农们正忙碌在田野深处,经过挖蒜、抖土、剪蒜等一系列熟练的操作后,一把把带着泥土气息的新鲜大蒜被整齐地摆放在田地上。经过简单预处理后,将销往全国各地。

  眼下正是板桥村一年一度的大蒜收获季节,蒜农王传席很高兴,今年大蒜产量比较好,“我种了10亩蒜,一亩地能收3500斤鲜蒜,鲜蒜每斤能卖到2元左右。我想卖干蒜,价钱更高,差不多4元一斤,这样一亩地能卖将近9000元,虽然挺累,但值得。”

  板桥村有着20多年种植紫皮大蒜的传统,种植培养面积2600余亩,按照目前的产量计算,以家庭为单位,每个家庭的收入在6万元左右。多年来,板桥村委会还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群众进行产业体系调整,鼓励和扶持群众发展紫皮大蒜种植,并在服务、销售等方面做好保障,让农户种蒜更放心、更安心。

  大许镇优质大蒜种植培养面积近6万亩,近年来,该镇聚焦富民增收目标,因地制宜引导群众进行产业体系调整,大力推广大蒜种植、建设大蒜标准化市场、发展大蒜冷库仓储运输一体化流程,着力推进大蒜产业深加工,加快形成产、贮、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新发展格局。

  “我们在大许镇已经20多年,去年新建了一条复合调味品的生产线,以脱水大蒜为原料做成粉粒,包括大蒜盐、大蒜蘸料。目前设备正在调试阶段,等到今年蒜季结束就可以投入生产。投产之后,我们每年可以消耗6000吨左右的大蒜,年产值预计在四千万元左右。”徐州爱迪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伟说。

  “接下来,大许镇将引导更多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持续打造大许大蒜特色品牌,完善联农、带农、富农利益联结机制,努力走出一条产业强、农民富、乡村美的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大许镇人大主席闫威充满信心。

上一篇:句容农民贾克荣:花卉大棚里绽放出“致富花”

下一篇:橡皮树的正确扦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