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游戏app体育
爱游戏app体育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爱游戏app体育 > 园林设计施工 园林设计施工
延安苹果:挑起乡村振兴“金扁担”
更新时间:2024-12-24 15:07:48 来源:园林设计施工 字号:T|T

  2022年,洛川苹果总产量达101.9万吨,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图为洛川苹果采摘现场(资料照片)。通讯员 邓志宏摄

  有人说,世界上有“四个苹果”:希腊神话中的苹果,牛顿的苹果,乔布斯的苹果,还有延安的苹果。

  虽然“四个苹果”的说法有待验证,但“十个苹果”却是实打实的:全国每10个苹果中,有一个产自延安。

  2022年,陕西苹果产量1301.7万吨,延安苹果产量431.8万吨,约占全省产量的三分之一,居陕西第一。在延安,苹果收入占农民经营性收入的61%,果农成了农民中的高收入群体。

  如今,从黄土高原山坳坳“走出”的小苹果,不仅去了“北上广”,还香飘国外、“翱翔”太空。小苹果挑起了乡村振兴的“金扁担”。

  苹果不套袋,却拥有 “好皮肤”。这个延安市宝塔区庙塬村的果农,2019年开始使用这项技术后,让单果价格从最初的10元,飙升至去年的20元。到了苹果采收季节,客商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根本不够卖!”他说。

  在个别地方苹果滞销、更多地区苹果仍论斤卖的当下,李延军的苹果成了名副其实的 “金”苹果。其背后的含金量几何?

  李延军使用的“苹果面膜”,由陕西科技大学的科研团队研发,也叫腐植酸型苹果免套袋膜剂。只需轻轻一喷,苹果就会敷上一层“面膜”。这不仅为苹果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还能防虫防晒。

  该项技术可使苹果亩产量提高20%至30%、营养价值提高近20%。在首届秦创原高价值专利大赛上,该项技术荣获优胜奖。

  除了给苹果“敷面膜”,李延军还研究起种植富硒苹果:给土地施富硒肥,在苹果成熟期喷3次叶面肥。这样种出来的苹果往往果个更大,果形端正,颜值、内涵“双优”。

  如今,李延军的果园里,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连片白色自动防雹网为果园穿上“防弹衣”,水肥一体化设施将养分精准输送向每棵果树,豆菜轮茬实现“以地养地”,还有太阳能杀虫灯、水分自动检测器、小型气象站等新式“武器”。

  “敷面膜”“富硒”“智慧”,成了李延军种“金”苹果的“三板斧”。2022年,他的6亩富硒苹果收入达30万元。

  在90公里外的延安市宝塔区烟洞沟村,说不准什么叫“亩均论英雄”的马文昌,因亩均4.7万元的收入,成了当地实实在在的“亩均英雄”。在亩均苹果收入2万元至3万元的延安,这一条消息被迅速传播开来。

  “一棵果树的认养价格超过1000元,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果园中,马文昌指着苹果树介绍,黝黑的脸上笑容灿烂。

  每天,马文昌都在微信朋友圈晒苹果。谁来参观、谁来考察、谁来学习,一目了然,他因此收获了不少“粉丝”。

  到了丰收时节,来果园体验采摘乐趣的人络绎不绝,10元一斤,相比卖给果商3元一斤的价格,马文昌直呼“以前不敢想”。

  不同于小麦、水稻等农产品,苹果价格波动较为剧烈,“果贱伤农”现象时有发生。“金融翅膀”,就是“保险+期货”的保险产品,将苹果的价格波动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

  “以前,除了极端天气,我们最害怕苹果丰产时被压价,现在不怕了。卖不上价,保险公司补差价,我们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马文昌说。

  “保险+期货”落地延安至今,5年里,项目达10余个,累计保险保障金额超10亿元,服务果农万余户。

  一笔笔账“账量”着乡村振兴大道。2022年,延安市鲜果产值240.5亿元,全市农民人均苹果收入近万元。

  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人永远记得,2022年10月26日,习走进南沟村果园,并指出,全力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

  如今,南沟村不仅全力发展苹果种植,还“卖”起了风景,苹果花开出“新花样”。

  山上3000亩果园画出整齐的曲线,山脚下民宿一字排开,屋前湖水波光粼粼。

  “躺在床上就能赏花!”从西安过来的李倩望着窗外景色说,这里的房子得提前订,尤其周末,不好订。

  2015年,南沟村开始流转土地,集中种植苹果、樱桃等果树,打造采摘园,在一片果香氤氲中走上了农旅融合之路。

  “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开园后,已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50万人次,实现产值3000余万元,今年肯定能再次突破50万人次。”驻村干部张光红说。

  说话间,一位广西客商匆匆走进张光红的办公室。去年夏天,这位广西客商在村上搞过灯光秀,现在又来谈旅游合作。

  眼下,果农们不再满足于“跟着专家走”,而是在自家果园里搞起了自主试验。田间刮起了“科技风”。

  这个“试验田”里,全部是不套袋苹果、高钙苹果,有“福布拉斯”“九月奇迹”“秦脆”等品种。

  “对于新品种,一般我要先试种一些,观察其抗病害、品质、产量情况之后再决定要不要种。”李育宏说。

  “三方复合肥、菌剂……”5年里,他不断调整用肥比例,终于配出了适合高钙苹果的肥料。

  2022年开始,李育宏将高钙肥的详细配比编进了一个小册子——《功能苹果绿色标准化生产作业规程》,并在洛川“苹果俱乐部”会员中推广。在他的指导下,周边500多亩果园用上了高钙肥。

  有了高钙肥,售卖时,“苹果俱乐部”有了更多的议价权:2022年,俱乐部会员李荣辉等人用上了“会员价”化肥,每吨低于市场价200多元。苹果采摘季之前,200多户会员、农资供应商和来自上海的经销商坐上谈判桌,共同商讨高钙苹果的定价。

  在创新的路上,“技术控”李育宏从未停下脚步,他还研究起了“矮化树乔化管理”技术。

  “乔化树每亩能栽种40多棵,矮化密植每亩能栽种110多棵。采用矮化密植管理技术,苹果产量可由每亩3000斤攀升至8000斤,而且还适合小型机械作业。” 说起矮化密植管理技术,李育宏如数家珍。

  但是,建矮化密植果园,每亩建园成本近2万元,相比乔化树一亩几百元,成本高,很多果农不愿意种。于是,李育宏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进行“矮化树乔化管理”试验。

  “这样栽培的好处是,能节省在矮化密植园中搭建水泥架的钱,还省了钢丝的钱。”李育宏说。

  卜晓愚是宝塔区果业局原副局长。退休后,他醉心于研究苹果种植,笑称自己是“半个果农”。没有一亩果园的他,通过推广“乔化树矮化管理”技术,让十几位果农有了当上“百万富翁”的指望。

  2019年,在外务工多年的罗建娃回村发展产业。家里的7亩果园,是他唯一的指望。

  卜晓愚推广的是“乔化树矮化管理”技术。乔化树要6年至7年才挂果,而矮化树3年就可挂果。许多种植乔化树的农民连着投入5年不见效,就改种其他作物了,影响种植苹果的热情。

  增施有机肥,多留枝、早拉枝、强拉枝,将地布覆盖与坑施肥水充分结合……罗建娃一步步按照卜晓愚的指导来做。他的果树,经过矮化管理,枝条不再过多向四周生长,而是柔顺地伸向地面。

  四年过去了,如今,罗建娃的果园中,商品果率达到90%。“苹果个头大,又脆又甜。我家年收入十几万元不成问题,提前3年把钱赚了!”他说。

  陕西省和延安市农业、果业部门以此栽培方式为基础,总结出了陕西旱地苹果无支架密植节水高效栽培“3332”模式,今年开始在全省推广。

  “科技小试验田”里,有人专注于制定标准,有人醉心于更新栽培技术,也有人关注灌溉方式。

  洛川县地处渭北旱塬,为果树“解渴”一直是当地果农的“心病”。近年来,滴灌技术的使用特别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困扰。但是,堡子头村的杜民子想到了建蓄水池。

  2022年,他投资了20万元,在果园里修建了净水池和蓄水池。这样,夏秋季节的雨水就能收集起来利用。

  “相比井水、自来水,雨水的水质有机物含量更高,收集利用雨水还有利于水土保持,好处很多。”杜民子说。

  果农的探索,也给当地政府完善节水设施、提高水资源节约利用水平以参考。眼下,延安不少县区推行老果园改造升级,在此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也在研究制定果园蓄水池建设标准,进一步推广蓄水池的应用。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定海神针”。如今,慢慢的变多的 “土专家”破“土”而出,像种子一样,在陕北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育种的、栽培的,生产农机具、防雹网的,卖苹果、化肥的……在延安,一个苹果,串起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洛川苹果试验站内,不同品种的苹果树有序排列。这里是国家级苹果选种场,占地面积160亩。

  “我们开展杂交育种,选育出‘秦脆’等苹果新品种,还进行芽变选种,比如‘延长红’是红富士的芽变,该品种正在吴起等北部县区试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研究员、洛川苹果试验站站长安贵阳,正与同事们选择适生优生品种在黄土地“安家” 。

  这个苹果“育儿所”里,有国内外700多个优良品种,已育成杂交后代万余个。

  洛川青怡公司内,红彤彤的苹果经过分选机,不断流到各条生产线上,然后进入包装箱。不远处的屏幕上,苹果大小、光泽、糖度等特征被区分得清清楚楚,犹如“做CT”。

  这条4.0数字化苹果分选线吨。在洛川,这样的智能选果线条。出了工厂,苹果被送到新一代快递分拨线上,不再经快递转运中心,实现从田间直达消费者“舌尖”。

  “我们每天能生产260亩果园所需的防雹网,每年能满足10万亩果园的防雹网搭建需求。”该公司生产总监贾芙蓉说。

  现在,这条不断“生长”的产业链,释放出巨大的“磁石效应”,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

  陕西王掌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洛川县引进的产、加、销一体化的大型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王掌柜”的“掌柜”王超是山东人。他为啥从同样是苹果大省的地方,来陕西做生意?

  王超认为,洛川县不仅拥有53万亩优质苹果、一大批经验比较丰富的农民,还有国家级洛川苹果销售市场……2019年,“王掌柜”决心落户延安。

  “我们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订单式销售。2022年,公司出货量约8.2万吨,全年用工达5800人次。”王超说。

  李小阳是洛川县老庙镇人,他和妻子都在“王掌柜”工作,家庭务工收入每年超过8万元,再加上家里12亩果园的收入,一家人实现了在苹果产业链上兴业。

  在延安,苹果产业辐射农民80多万人,慢慢的变多的人靠苹果“吃饭”:果业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248家、家庭农场9818家;果袋、有机肥等关联加工公司有141家,国内最先进防雹网厂、西北最先进纸箱厂纷纷落户……以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农民告别了“靠天吃饭”。

  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内,国际智能冷链新材料产业链车间里, 一排排移动冷库十分壮观,它们能储存不同时间摘下来的苹果。

  企业负责的人介绍,移动冷库放在田间地头就能使用。苹果采摘后可当即入库预冷保鲜,实现果品最“鲜”一公里。该项目也是陕西以智能化、数字化推动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加速迈向高端的一个缩影。

  苹果经由延安华圣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出口。谈及苹果在海外受欢迎的原因,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姚祖斌表示,这不仅由于其品质好,也因为“延安”在海外消费者心中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5月10日,延安苹果搭乘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上太空,为宇航员送去北纬37度的香甜。这也是延安苹果第五次“飞”上太空。

  种植、采摘、销售、农旅融合、“走”出国门、“翱翔”太空……这个“大有前途”的产业,串起了一条“致富路”,也串起了一条“上星路”。(记者 陈艳 王姿颐)

上一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检总局关于批准对戎子酒庄葡萄酒等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2013年第175号)

下一篇:新疆推进果树矮化密植 果树越种越矮 效益越来越高